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分类 > 正文

功耗不涨,性能猛增!酷睿12代评测 | i9-12900K、i5-12600K

ztj100 2025-03-02 20:00 13 浏览 0 评论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玩家直呼内行



仅7个月,这是 intel 更新桌面处理器换代时间最快的一次。

令人大为震撼的,不仅是快。intel 本次推出的12代酷睿处理器基于 Alder Lake 架构,使用 intel 7 (10nm)制程工艺,并首次采用x86平台的混合架构设计,不仅一口气进入DDR5、PCIe5.0时代,对比11代的提升还做到了锤爆牙膏的级别。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见证了 intel 改款升级的历史高光。

如果你想快速阅读测试成绩,可点击此处查看纯享版。

性能核+能效核,全平台统一架构

被称为 intel 7 高性能混合架构的 Alder Lake 堪称桌面处理器的巨大变革,也是史上第一款高性能混合架构的 X86 处理器。intel 将这种设计概括为性能核(PowerCore,简称P核)和能效核(EfficientCore,简称E核),通过系统级的 intel Thread Director 技术实现线程分配,达成最优能效比。

而且,P核和E核采用了不同的微架构设计,前者是全新的 Golden Cove微架构,后者是 Gracemont 微架构。这一点其实和移动端 ARM 架构下的“大小核”有很大不同,因为 PC 上没有续航或发热的限制,通常无需真正去区分哪个大哪个小,也不必从芯片面积上区分区别。而且,E核在12代酷睿中是承担多线程吞吐性能,其性能甚至超越 Skylake 和 Zen2 架构芯片,无论是设计还是性能都绝非“小核”能够概括的。

那么,P核多承担游戏或生产力工具等重负载的单线程任务,E核则更多承载后台程序、多线程任务和管理。其中,intel 还增加了P核和每个E核的二级缓存,且共享的L3智能缓存也进行增强。根据不同的核数,12代酷睿的L3智能缓存最高可达30MB,这一点对游戏提升巨大。

借此,intel 还提出了新的技术机制:硬件线程调度器。该项技术仅在 Windows 11 上支持,为系统和CPU之间提供了精细化、合理化、智能化的线程调度。也就是说,12代酷睿会在 Windows 11 上拥有更优秀的线程管理机制,大部分场景会有更优性能。

而且这样的架构设计,能够让 intel 利用不同的封装方式,覆盖所有电脑平台——也就是说,12代酷睿移动版和桌面版是采用同一架构,不再区分处理了。PC用LGA1700封装,笔电用BGA封装,甚至还有针对超轻薄设备的BGA封装方式出现。那么12代酷睿带来的雷电4和WiFi6E适配,毫无疑问也会被带到移动端来。

12代酷睿首发阵容

那么聊完了架构革新,就来看看大家期待已久的新品吧。

处理器

核心/线程

P核频率

E核频率

TBW最高频率

PL1/PL2

i9-12900K

16(8+8)/24

3.2/5.1GHz

2.4/3.9GHz

5.2GHz

125/241W

i9-12900KF

16(8+8)/24

3.2/5.1GHz

2.4/3.9GHz

5.2GHz

125/241W

i7-12700K

12(8+4)/20

3.6/4.9GHz

2.7/3.8GHz

5.0GHz

125/190W

i7-12700KF

12(8+4)/20

3.6/4.9GHz

2.7/3.8GHz

5.0GHz

125/190W

i5-12600K

10(6+4)/16

3.7/4.9GHz

2.8/3.6GHz

/

125/150W

i5-12600KF

10(6+4)/16

3.7/4.9GHz

2.8/3.6GHz

/

125/150W

12代酷睿处理器的P核和E核各拥有1条线程,而P核支持超线程,则等于拥有2条线程。所以本代酷睿处理器对比除了要看核心线程外,也需要注意两种核心的差距。比如,i7 和 i9 拥有相同的P核数量,那实际上面对大型游戏时,线程不紧张的情况下是在使用相同的核心数,相对便宜的 i7 对这部分用户更有性价比。而对于生产力用户,核心与线程都非常重要,那8+8搭配的 i9 无疑就成为最合适的选择。

并且,intel 本次取消了TDP(热设计功耗)这一定义,直接用大家熟悉的 PL1 或 PL2 来定义功率,界定上更加清晰。PL1 即处理器基础功率,指默频功耗。PL2即最大加速功率,传统是认作真男人时间,也就是短时间维持的峰值功耗。根据上表,12代酷睿的P核和E核的频率是独立运行的,并可以在超频中进行不同调整。结合这两点,12代酷睿或可能成为近几年超频潜能最大的 x86 处理器。

在之后的部分,我们会为大家带来I9-12900K和i5-12600K两款处理器的跑分测试。在测试开始之前,我们得先介绍一下伴随12代酷睿一并推出的新特性。

PCIe 5.0,以及DDR5正式降临的比对测试

11代带来的 PCie 4.0 还没普及,12代就带着 PCIe 5.0 来了,这显然是战未来的特性。最重要的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 DDR5 也终于被添加支持。DDR5 默频为4800Mhz,在测试中往往能以5200Mhz稳定运行。以我们测试使用的 ROG Z690 MH 主板来看,DDR5 和 DDR4 插槽的防呆设计不一致,所以二者并不兼容,所以这代主板会分为 DDR5 和 DDR4 两种插槽型号,大家后期选购需要格外注意。

相对的,DDR5超高的频率自然能领先DDR4内存的读写速度,达到惊人的80GB/s。不过作为高频的代价,DDR5 时序和延迟会略高一些,当然这是新技术出现早期的阵痛,尽管性能表现更强,但过于昂贵的售价也让笔者无法在现阶段给出合适的购买意见。

上图为镁光64GB(32GB*2) DDR5 5200MHz Gear 2 模式下的成绩,读写超DDR4将近1倍。下图为同款内存在 4800MHz 默频下的成绩,读写小降到75GB/s,仍然非常可怕。

DDR4 内存在 3600Mhz 下的读写通常在 49GB/s、29GB/s 左右,但延迟表现会比 DDR5 内存略好一些。好奇 DDR4 和 DDR5 内存究竟会有怎样的实际差距吗?接下来我们用 i9-12900K,使用 Z690 平台,以以下内存来进行比对测试,因为 DDR5 内存单条即双通道,所以 DDR4 则以四条内存参赛:

  • 64GB(32GB*2)海力士 DDR5 4800MHz(4400MT/s)
  • 64GB(16GB*4)芝奇幻光戟 DDR4 3200MHz

几项传统跑分软件测试中,DDR5 和 DDR4 最大的差距仅不到10%,甚至在一些强负载场景下(比如TimeSpy DDR5竟然落败),会有不如DDR4的现象。

游戏测试中,整体互有胜负。《特洛伊:全面战争》DDR5有17.72%的帧数领先,而《全境封锁2》则有16.96%的落后,看来内存代数的影响是根据不同游戏区别体现的,并非一定提升或降低。

全新 Z690 芯片组:ROG MAXIMUS Z690 HERO 主板

最新的 600 系列芯片组也应声发布,也是此次变化较大的一部分。Z690 提供28条 PCIe tongdao 的接口,新带来的 VMD 技术可以直接通过 PCIe 控制 NVMe 硬盘。芯片组和CPU的 DMI 升级至 DMI4.0,带宽更高,传输更快速。同时支持最新的 WiFi6E,目前已有部分板卡品牌提前公布了 Z690 系列主板。

以我们到手的 ROG MAXIMUS Z690 HERO 主板为例,我们一览它的变化。作为 ROG 家族中的人气爆款,HERO 主板对比前代也有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北桥散热片,由上一代的栅格式散热片升级为镜面,灯效也从隐隐约约变为高调的Polymo点阵灯效。CPU部分是豪华的20+1供电模组(90A)和双8Pin Pro Cooll 高强度电源接口,LGA1700接口,12代酷睿的豪华座驾。


南桥散热片是点阵式白光灯效(内置热管),旁边是怪兽级的 PCIe 接口区。由上至下,ROG MAXIMUS Z690 HERO 主板配备2个 PCIe5.0 x16 插槽和1个PCIe 4.0 x16 插槽。

而在2个散热片之下,还有2个 PCIe 4.0 x4 和1个PCIe 3.0 x3 接口。

加上 ROG 随主板附赠的 ROG Hyper M.2 PCIe 5.0 Card 拓展卡,还可以再拓展出1个 PCIe5.0 或2个 PCIe 4.0 插槽,大姐姐全员搬迁到固态里,用到5.0普及了都不会过时。

看过我们专栏其它测试的值友应该还记得,PCIe 4.0 固态的发热普遍偏高,需配备散热片才能正常工作。所以 ROG 扩展卡的用料非常扎实,标配散热垫片,且用来散热的金属外壳厚度更是夸张到离谱,称之为均热板也不为过:

集成ALC4082旗舰音频芯片,内置ESS SABRE9018Q2C 高保真DAC,支持DTS Sound Unbound 环绕音效。一体式I/O扩展能力相当强大,除了防止你超频开不了机的Bios FlashBack 按钮和 CMOS 清零按钮外,ROG MAXIMUS Z690 HERO WiFi6E无线网卡,2个USB.0接口,2个雷电4接口,1个intel 2.5G网口,7个USB3.2 Gen2接口,S/PDIF光纤数字音频输出接口,5个镀金音频插口,以及1个前置USB3.2 Gen 2x2接口(需机箱支持)。

为了压住12代酷睿这只猛虎,我们也请来了 ROG 即将推出的龙神二代 360 ARGB 水冷散热器。冷头配有3.5英寸的全彩液晶屏幕,可以自定义显示内容。同时还内置一个嵌入式冷头风扇,可以为主板周边的元件辅助散热。

标配三把猫头鹰NF-F12风扇,最高转速2000RPM,支持PWM调速,可以提供最高71.6CFM的风量以及3.94mm水柱的风压,但噪音只有29.7dB(A),静音性能相当优秀,猫扇可以说是水冷的最佳搭档。

装机点亮后,屏幕既可以显示动态影像,也可以显示CPU状态,或定义显示其它数据,败家之眼LOGO一出,这台机器算是给盘活了。

测试平台

  • CPU:i9-12900K / i5-12600K
  • 主板:ROG MAXIMUS Z690 HERO 主板
  • 散热器:ROG 龙神360 II 一体式水冷
  • 内存:镁光 64GB(32GB*2)DDR5 4800MHz (以5200MHz 运行)
  • 固态:WD 西部数据 SN850 1TB
  • 电源:ROG 雷神 850W 电源
  • 显卡:影驰 RTX3080Ti HOF Pro 12GB GDDR6X
  • 系统:Window 11

性能实测对比

基础测试类,12代酷睿对比11代来说进步巨大(AIDA64成绩或许因为版本兼容一直没法跑出全部实力)。尤其是R15、R20、R23,单核、多核的增幅直接一屁股坐在了牙膏上:多核普遍60%以上提升,单核在18%以上。

SPEC 和 Sisoftware Sandra 着重在系统性能、计算、图形计算以及多媒体方面进行多维度的测试。12代i9、i5在各大项目中全线领跑,部分项目有接近2倍的提升,瞠目结舌。

计算测试中,普遍巨幅领先11代酷睿。Super PI、wPrime和x265的数据出现降幅,其中x265推测是集显驱动不完善的缘故:

3DMark 测试,此处只保留CPU成绩。毫无悬念的是,混合架构在游戏上的提升巨大,且线程越多,增幅越多。16线程测试中,12代i9对比11代提升了46%,12代i5对比11代提升了39%。Time Spy 项目中,12代i9领先上代56%,12代i5领先82%,FireStrike 各自领先 41%和33%,游戏神U当真坐实了。

最后我们来看下PCMark 10 的办公基准测试,12代酷睿在应用启动、内容创作、渲染视觉化和视频编辑上有巨大增幅进步。

功耗体验

因为时间紧张,功耗测试部分只能简化为功耗体验了。维持 20分钟的 i9 烤机测试中,功耗能长期稳定在 PL2=241W 以上,且主频一直维持在5.2-5.4GHz满频(大核5.2+小核3.7),这一代的真男人时间稳炸天。

i5 除了常规烤机,我们也来看一下日常功耗。15分钟烤机,功率飚到180W@4.44GHz满频(5.0P+3.6E),同样的长期维持极限状态,频率很少有波动,这可能也得益于龙王水冷的高效导热,给CPU带来无限空间。

浏览网页,CPU功耗低至30W,比苹果不送充电器还环保。

i5 待机功耗,低至8W,5600G的待机功耗约为5W,5600X则是30W+,i5-12600K当之无愧的绿色节能……

下期预告

由于时间紧张,本次酷睿升级巨大,我们就把超频测试和游戏测试部分留到下一期完整呈现,敬请大家期待。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得买才是双11#

相关推荐

其实TensorFlow真的很水无非就这30篇熬夜练

好的!以下是TensorFlow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用列表形式呈现,简洁清晰(含表情符号,<300字):1.基础概念与环境TensorFlow架构(计算图、会话->EagerE...

交叉验证和超参数调整:如何优化你的机器学习模型

准确预测Fitbit的睡眠得分在本文的前两部分中,我获取了Fitbit的睡眠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将这些数据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除此之外,我还训练了三种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并比较了它们的性能。在...

机器学习交叉验证全指南:原理、类型与实战技巧

机器学习模型常常需要大量数据,但它们如何与实时新数据协同工作也同样关键。交叉验证是一种通过将数据集分成若干部分、在部分数据上训练模型、在其余数据上测试模型的方法,用来检验模型的表现。这有助于发现过拟合...

深度学习中的类别激活热图可视化

作者:ValentinaAlto编译:ronghuaiyang导读使用Keras实现图像分类中的激活热图的可视化,帮助更有针对性...

超强,必会的机器学习评估指标

大侠幸会,在下全网同名[算法金]0基础转AI上岸,多个算法赛Top[日更万日,让更多人享受智能乐趣]构建机器学习模型的关键步骤是检查其性能,这是通过使用验证指标来完成的。选择正确的验证指...

机器学习入门教程-第六课:监督学习与非监督学习

1.回顾与引入上节课我们谈到了机器学习的一些实战技巧,比如如何处理数据、选择模型以及调整参数。今天,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机器学习的两大类: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2.监督学习监督学习就像是有老师的教学...

Python教程(三十八):机器学习基础

...

Python 模型部署不用愁!容器化实战,5 分钟搞定环境配置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糟心事:花了好几天训练出的Python模型,在自己电脑上跑得顺顺当当,一放到服务器就各种报错。要么是Python版本不对,要么是依赖库冲突,折腾半天还是用不了。别再喊“我...

超全面讲透一个算法模型,高斯核!!

...

神经网络与传统统计方法的简单对比

传统的统计方法如...

AI 基础知识从0.1到0.2——用“房价预测”入门机器学习全流程

...

自回归滞后模型进行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

下图显示了关于不同类型葡萄酒销量的月度多元时间序列。每种葡萄酒类型都是时间序列中的一个变量。假设要预测其中一个变量。比如,sparklingwine。如何建立一个模型来进行预测呢?一种常见的方...

苹果AI策略:慢哲学——科技行业的“长期主义”试金石

苹果AI策略的深度原创分析,结合技术伦理、商业逻辑与行业博弈,揭示其“慢哲学”背后的战略智慧:一、反常之举:AI狂潮中的“逆行者”当科技巨头深陷AI军备竞赛,苹果的克制显得格格不入:功能延期:App...

时间序列预测全攻略,6大模型代码实操

如果你对数据分析感兴趣,希望学习更多的方法论,希望听听经验分享,欢迎移步宝藏公众号...

AI 基础知识从 0.4 到 0.5—— 计算机视觉之光 CNN

...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