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晋文公以信服众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晋国,攻打小国原, 晋文公重耳,命令出征部队只带三天的军粮,三天攻打不下,部队 就撤退。原国凭城固守,顽强抵抗,三天已到,未能攻下原国,晋 文公文令撤退,军队统帅请求说:根据情报,原国已不能久守了, 等原国投降后再撤。晋文公说:“信用,乃立国之本,百姓的依 靠,为了得到原而失信于百姓,那是得不偿失。”晋军按晋文公命 令撤退 30 里。原国闻讯后自愿投降了晋国。
2.
李苦禅守信焚画我 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为人重诺守信。他曾允诺一位老友索 画的要求。后因生病和另一些事情牵扯,耽误了及时作画,后来他 的那位老友突然病故,他闻讯后,后悔不已。立即挥毫作“百莲 图”郑重地题款钤印。随后携画至后院,肃立焚烧,祭典亡灵。事后,他不无自丽地对儿子说:今后若再有
商鞅立木为信
商鞅立木为信是战国时期一个著名的诚实可靠的故事,他为了取信于民,在都城南门外竖起三丈长的树,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棵树运到北门,赏金十两。结果,有位壮士将木头扛走了,商鞅立即将五十金如约赠予他,这桩事情获得了民众的信任,并在民众心中树立了威信。通过他的行动,商鞅建立了一个诚信的榜样,使秦国逐渐强盛起来。
商鞅立木取信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
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
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
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
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