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开发-认清信号槽的本质
ztj100 2025-01-03 20:47 13 浏览 0 评论
简介
这次讨论Qt信号-槽相关的知识点。
信号-槽是Qt框架中最核心的机制,也是每个Qt开发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网络上有很多介绍信号-槽的文章,也可以参考。
涛哥的专栏是《Qt进阶之路》,如果连信号-槽的文章都没有,将是没有灵魂的。
所以这次涛哥就由浅到深地说一说信号-槽。
猫和老鼠的故事
如果一上来就讲一大堆概念和定义,读者很容易读睡着。所以涛哥从一个故事/场景开始说起。
涛哥小时候喜欢看动画片《猫和老鼠》, 里面有汤姆猫(Tom)和杰瑞鼠(Jerry)斗智斗勇的故事。。。
现在做个简单的设定:Tom有个技能叫”喵”,就是发出猫叫,而正在偷吃东西的Jerry,听见猫叫声就会逃跑。
我们尝试用C++面向对象的思想,描述这个设定。
先是定义Tom和Jerry两种对象
//Tom的定义
class Tom
{
public:
//猫叫
void Miaow()
{
cout << "喵!" << endl;
}
//省略其它
...
};
//Jerry的定义
class Jerry
{
public:
//逃跑
void RunAway()
{
cout << "那只猫又来了,快溜!" << endl;
}
//省略其它
...
};
接下来模拟场景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实例化tom
Tom tom;
//实例化jerry
Jerry jerry;
//tom发出叫声
tom.Miaow();
//jerry逃跑
jerry.RunAway();
return 0;
}
这个场景看起来很简单,tom发出叫声之后手动调用了jerry的逃跑。
我们再看几种稍微复杂的场景:
场景一:
假如jerry逃跑后过段时间,又回来偷吃东西。Tom再次发出叫声,jerry再次逃跑。。。
这个场景要重复几十次。我们能否实现,只要tom的Miaow被调用了,jerry的RunAway就自动被调用,而不是每次都手动调用?
场景二:
假如jerry是藏在“厨房的柜子里的米袋子后面”,无法直接发现它(不能直接获取到jerry对象,并调用它的函数)。
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建立 “猫叫-老鼠逃跑” 的模型?
场景三:
假如有多只jerry,一只tom发出叫声时,所有jerry都逃跑。这种模型该怎么建立?
假如有多只tom,任意一只发出叫声时,所有jerry都逃跑。这种模型又该怎么建立?
场景四:
假如不知道猫的确切品种或者名字,也不知道老鼠的品种或者名字,只要 猫 这种动物发出叫声,老鼠 这种动物就要逃跑。
这样的模型又该如何建立?
…
还有很多场景,就不赘述了。
对象之间的通信机制
这里概括一下要实现的功能:
要提供一种对象之间的通信机制。这种机制,要能够给两个不同对象中的函数建立映射关系,前者被调用时后者也能被自动调用。
再深入一些,两个对象都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仍然可以建立联系。甚至一对一的映射可以扩展到多对多,具体对象之间的映射可以扩展到抽象概念之间。
尝试一:直接调用
应该会有人说, Miaow()的函数中直接调用RunAway()不就行了?
明显场景二就把这种方案pass掉了。
直接调用的问题是,猫要知道老鼠有个函数/接口叫逃跑,然后主动调用了它。
这就好比Tom叫了一声,然后Tom主动拧着Jerry的腿让它跑。这样是不合理的。(Jerry表示一脸懵逼!)
真实的逻辑是,猫的叫声在空气/介质中传播,传到了老鼠的耳朵里,老鼠就逃跑了。猫和老鼠互相都没看见呢。
尝试二:回调函数+映射表
似乎是可行的。
稍微思考一下,我们要做这两件事情:
1 把RunAway函数取出来存储在某个地方
2 建立Miaow函数和RunAway的映射关系,能够在前者被调用时,自动调用后者。
RunAway函数可以用 函数指针|成员函数指针 或者C++11-function 来存储,都可以称作 “回调函数”。
(下面的代码以C++11 function的写法为主,函数指针的写法稍微复杂一些,本质一样)
我们先用一个简单的Map来存储映射关系, 就用一个字符串作为映射关系的名字
std::map<std::string, std::function<void()>> callbackMap;
我们还要实现 “建立映射关系” 和 “调用”功能,所以这里封装一个Connections类
class Connections
{
public:
//按名称“建立映射关系”
void connect(const std::string &name, const std::function<void()> &callback)
{
m_callbackMap[name] = callback;
}
//按名称“调用”
void invok(const std::string &name)
{
auto it = m_callbackMap.find(name);
//迭代器判断
if (it != m_callbackMap.end()) {
//迭代器有效的情况,直接调用
it->second();
}
}
private:
std::map<std::string, std::function<void()>> m_callbackMap;
};
那么这个映射关系存储在哪里呢? 显然是一个Tom和Jerry共有的”上下文环境”中。
我们用一个全局变量来表示,这样就可以简单地模拟了:
//全局共享的Connections。
static Connections s_connections;
//Tom的定义
class Tom
{
public:
//猫叫
void Miaow()
{
cout << "喵!" << endl;
//调用一下名字为mouse的回调
s_connections.invok("mouse");
}
//省略其它
...
};
//Jerry的定义
class Jerry
{
public:
Jerry()
{
//构造函数中,建立映射关系。std::bind属于基本用法。
s_connections.connect("mouse", std::bind(&Jerry::RunAway, this));
}
//逃跑
void RunAway()
{
cout << "那只猫又来了,快溜!" << endl;
}
//省略其它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模拟嵌套层级很深的场景,外部不能直接访问到tom
struct A {
struct B {
struct C {
private:
//Tom在很深的结构中
Tom tom;
public:
void MiaoMiaoMiao()
{
tom.Miaow();
}
}c;
void MiaoMiao()
{
c.MiaoMiaoMiao();
}
}b;
void Miao()
{
b.MiaoMiao();
}
}a;
//模拟嵌套层级很深的场景,外部不能直接访问到jerry
struct D {
struct E {
struct F {
private:
//jerry在很深的结构中
Jerry jerry;
}f;
}e;
}d;
//A间接调用tom的MiaoW,发出猫叫声
a.Miao();
return 0;
}
RunAway没有被直接调用,而是被自动触发。
分析:这里是以”mouse”这个字符串作为连接tom和jerry的关键。这只是一种简单、粗糙的示例实现。
观察者模式
在GOF四人帮的书籍《设计模式》中,有一种观察者模式,可以比较优雅地实现同样的功能。
(顺便说一下,GOF总结的设计模式一共有23种,涛哥曾经用C++11实现了全套的,github地址是:https://github.com/jaredtao/DesignPattern)
初级的观察者模式,涛哥就不重复了。这里涛哥用C++11搭配一点模板技巧,实现一个更加通用的观察者模式。
也可以叫发布-订阅模式。
//Subject.hpp
#pragma once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Subject 事件或消息的主体。模板参数为观察者类型
template<typename ObserverType>
class Subject {
public:
//订阅
void subscibe(ObserverType *obs)
{
auto itor = std::find(m_observerList.begin(), m_observerList.end(), obs);
if (m_observerList.end() == itor) {
m_observerList.push_back(obs);
}
}
//取消订阅
void unSubscibe(ObserverType *obs)
{
m_observerList.erase(std::remove(m_observerList.begin(), m_observerList.end(), obs));
}
//发布。这里的模板参数为函数类型。
template <typename FuncType>
void publish(FuncType func)
{
for (auto obs: m_observerList)
{
//调用回调函数,将obs作为第一个参数传递
func(obs);
}
}
private:
std::vector<ObserverType *> m_observerList;
};
//main.cpp
#include "Subject.hpp"
#include <functional>
#include <iostream>
using std::cout;
using std::endl;
//CatObserver 接口 猫的观察者
class CatObserver {
public:
//猫叫事件
virtual void onMiaow() = 0;
public:
virtual ~CatObserver() {}
};
//Tom 继承于Subject模板类,模板参数为CatObserver。这样Tom就拥有了订阅、发布的功能。
class Tom : public Subject<CatObserver>
{
public:
void miaoW()
{
cout << "喵!" << endl;
//发布"猫叫"。
//这里取CatObserver类的成员函数指针onMiaow。而成员函数指针调用时,要传递一个对象的this指针才行的。
//所以用std::bind 和 std::placeholders::_1将第一个参数 绑定为 函数被调用时的第一个参数,也就是前面Subject::publish中的obs
publish(std::bind(&CatObserver::onMiaow, std::placeholders::_1));
}
};
//Jerry 继承于 CatObserver
class Jerry: public CatObserver
{
public:
//重写“猫叫事件”
void onMiaow() override
{
//发生 “猫叫”时 调用 逃跑
RunAway();
}
void RunAway()
{
cout << "那只猫又来了,快溜!" << endl;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Tom tom;
Jerry jerry;
//拿jerry去订阅Tom的 猫叫事件
tom.subscibe(&jerry);
tom.miaoW();
return 0;
}
任意类只要继承Subject模板类,提供观察者参数,就拥有了发布-订阅功能。
Qt的信号-槽
信号-槽简介
信号-槽 是Qt自定义的一种通信机制,它不同于标准C/C++ 语言。
信号-槽的使用方法,是在普通的函数声明之前,加上signal、slot标记,然后通过connect函数把信号与槽 连接起来。
后续只要调用 信号函数,就可以触发连接好的信号或槽函数。
连接的时候,前面的是发送者,后面的是接收者。信号与信号也可以连接,这种情况把接收者信号看做槽即可。
信号-槽分两种
信号-槽要分成两种来看待,一种是同一个线程内的信号-槽,另一种是跨线程的信号-槽。
同一个线程内的信号-槽,就相当于函数调用,和前面的观察者模式相似,只不过信号-槽稍微有些性能损耗(这个后面细说)。
跨线程的信号-槽,在信号触发时,发送者线程将槽函数的调用转化成了一次“调用事件”,放入事件循环中。
接收者线程执行到下一次事件处理时,处理“调用事件”,调用相应的函数。
(关于事件循环,可以参考专栏上一篇文章《Qt实用技能3-理解事件循环》)
信号-槽的实现 元对象编译器moc
信号-槽的实现,借助一个工具:元对象编译器MOC(Meta Object Compiler)。
这个工具被集成在了Qt的编译工具链qmake中,在开始编译Qt工程时,会先去执行MOC,从代码中
解析signals、slot、emit等等这些标准C/C++不存在的关键字,以及处理Q_OBJECT、Q_PROPERTY、
Q_INVOKABLE等相关的宏,生成一个moc_xxx.cpp的C++文件。(使用黑魔法来变现语法糖)
比如信号函数只要声明、不需要自己写实现,就是在这个moc_xxx.cpp文件中,自动生成的。
MOC之后就是常规的C/C++编译、链接流程了。
moc的本质-反射
MOC的本质,其实是一个反射器。标准C++没有反射功能(将来会有),所以Qt用moc实现了反射功能。
什么叫反射呢? 简单来说,就是运行过程中,获取对象的构造函数、成员函数、成员变量。
举个例子来说明,有下面这样一个类声明:
class Tom {
public:
Tom() {}
const std::string & getName() const
{
return m_name;
}
void setName(const std::string &name)
{
m_name = name;
}
private:
std::string m_name;
};
类的使用者,看不到类的声明,头文件都拿不到,不能直接调用类的构造函数、成员函数。
从配置文件/网络拿到了一段字符串“Tom”,就要创建一个Tom类的对象实例。
然后又拿到一段“setName”的字符串,就要去调用Tom的setName函数。
面对这种需求,就需要把Tom类的构造函数、成员函数等信息存储起来,还要能够被调用到。
这些信息就是 “元信息”,使用者通过“元信息”就可以“使用这个类”。这便是反射了。
设计模式中的“工厂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反射案例。不过工厂模式只解决了构造函数的调用,没有成员函数、成员变量等信息。
【领QT开发教程学习资料,点击下方链接莬费领取↓↓,先码住不迷路~】
相关推荐
- 如何将数据仓库迁移到阿里云 AnalyticDB for PostgreSQL
-
阿里云AnalyticDBforPostgreSQL(以下简称ADBPG,即原HybridDBforPostgreSQL)为基于PostgreSQL内核的MPP架构的实时数据仓库服务,可以...
- Python数据分析:探索性分析
-
写在前面如果你忘记了前面的文章,可以看看加深印象:Python数据处理...
- C++基础语法梳理:算法丨十大排序算法(二)
-
本期是C++基础语法分享的第十六节,今天给大家来梳理一下十大排序算法后五个!归并排序...
- C 语言的标准库有哪些
-
C语言的标准库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实体,而是由一系列头文件(headerfiles)组成的集合。每个头文件声明了一组相关的函数、宏、类型和常量。程序员通过在代码中使用#include<...
- [深度学习] ncnn安装和调用基础教程
-
1介绍ncnn是腾讯开发的一个为手机端极致优化的高性能神经网络前向计算框架,无第三方依赖,跨平台,但是通常都需要protobuf和opencv。ncnn目前已在腾讯多款应用中使用,如QQ,Qzon...
- 用rust实现经典的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
1.假设待排序数组如下letmutarr=[5,3,8,4,2,7,1];...
- ncnn+PPYOLOv2首次结合!全网最详细代码解读来了
-
编辑:好困LRS【新智元导读】今天给大家安利一个宝藏仓库miemiedetection,该仓库集合了PPYOLO、PPYOLOv2、PPYOLOE三个算法pytorch实现三合一,其中的PPYOL...
- C++特性使用建议
-
1.引用参数使用引用替代指针且所有不变的引用参数必须加上const。在C语言中,如果函数需要修改变量的值,参数必须为指针,如...
- Qt4/5升级到Qt6吐血经验总结V202308
-
00:直观总结增加了很多轮子,同时原有模块拆分的也更细致,估计为了方便拓展个管理。把一些过度封装的东西移除了(比如同样的功能有多个函数),保证了只有一个函数执行该功能。把一些Qt5中兼容Qt4的方法废...
- 到底什么是C++11新特性,请看下文
-
C++11是一个比较大的更新,引入了很多新特性,以下是对这些特性的详细解释,帮助您快速理解C++11的内容1.自动类型推导(auto和decltype)...
- 掌握C++11这些特性,代码简洁性、安全性和性能轻松跃升!
-
C++11(又称C++0x)是C++编程语言的一次重大更新,引入了许多新特性,显著提升了代码简洁性、安全性和性能。以下是主要特性的分类介绍及示例:一、核心语言特性1.自动类型推导(auto)编译器自...
- 经典算法——凸包算法
-
凸包算法(ConvexHull)一、概念与问题描述凸包是指在平面上给定一组点,找到包含这些点的最小面积或最小周长的凸多边形。这个多边形没有任何内凹部分,即从一个多边形内的任意一点画一条线到多边形边界...
- 一起学习c++11——c++11中的新增的容器
-
c++11新增的容器1:array当时的初衷是希望提供一个在栈上分配的,定长数组,而且可以使用stl中的模板算法。array的用法如下:#include<string>#includ...
- C++ 编程中的一些最佳实践
-
1.遵循代码简洁原则尽量避免冗余代码,通过模块化设计、清晰的命名和良好的结构,让代码更易于阅读和维护...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一周热门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
- idea eval reset (50)
- vue dispatch (70)
- update canceled (42)
- order by asc (53)
- spring gateway (67)
- 简单代码编程 贪吃蛇 (40)
- transforms.resize (33)
- redisson trylock (35)
- 卸载node (35)
- np.reshape (33)
- torch.arange (34)
- node卸载 (33)
- npm 源 (35)
- vue3 deep (35)
- win10 ssh (35)
- exceptionininitializererror (33)
- vue foreach (34)
- idea设置编码为utf8 (35)
- vue 数组添加元素 (34)
- std find (34)
- tablefield注解用途 (35)
- python str转json (34)
- java websocket客户端 (34)
- tensor.view (34)
- java jackson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