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项目_5、使用OMR完成答题卡识别判卷
ztj100 2024-12-07 18:51 20 浏览 0 评论
文章目录
- 写在前面
- 项目目标
- 项目讲解
- ??一、数据预处理
- ??二、透视变换
- ??三、阈值处理
- ??四、过滤干扰项
- ??五、展示操作
- ??后续问题
写在前面
光学标记识别(简称OMR)是自动分析人工标记文档并解释其结果的过程。
我们之前在20年差不多都是人工去识别判卷,那个时候一个班级的试卷需要老师花费差不多1个小时才可以判完。效率就比较低,随着这个计算机硬件和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也开始飞跃的发展。对于这个试卷的问题,我们再用人工智能去做的时候,1个小时可以判几十万或者更多的试卷。所以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发展是有一个质的飞跃的。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
项目目标
我们对于一个答题卡拿来差不多是这个样子。
如果我们做一个和四六级差不多的卷子,那么我们同这个项目的原理是一致的。我们就以上图为例子来看。
项目目标:首先我们要在图片中,把试卷的区域利用透视变换给拿出来。也就是提取自己的ROI区域。然后答题卡填充的答案类似于实心的,没有填充的答案类似于是一个空心的。识别出来之后,我们要和输入的答案进行一个比较,如果对就记录下来,如果不对,那么就不记录,最后利用这个来判分。完成一个批分的功能。
1:检测图像中的检查。
2:应用透视转换以提取考试的自上而下的鸟瞰图。
3:从转换的考试的角度中提取气泡集(即可能的答案选择)。
4:将问题/气泡排序为行。
5:确定每行的标记(即“气泡”)答案。
6:在我们的答案键中查找正确答案,以确定用户的选择是否正确。
7:对考试中的所有问题重复上述步骤。
项目讲解
??一、数据预处理
导入参数
ap = argparse.ArgumentParser()
ap.add_argument("-i", "--image", required=True,
help="path to the input image")
args = vars(ap.parse_args())
1234
def cv_show(name,img):
cv2.imshow(name, img)
cv2.waitKey(0)
cv2.destroyAllWindows()
image = cv2.imread(args["image"])
contours_img = image.copy()
gray = cv2.cvtColor(image, cv2.COLOR_BGR2GRAY)
blurred = cv2.GaussianBlur(gray, (5, 5), 0)
cv_show('blurred',blurred)
edged = cv2.Canny(blurred, 75, 200)
cv_show('edged',edged)
1234567891011
这里是一些基础的形态学操作,首先我们将图像由RGB转为gray图像,灰度图像。然后我们对灰度图像进行一个高斯滤波操作,目的就是消除掉图片中的一些噪音点,方便后期处理。
高斯滤波之后,我们又做了一次边缘检测,以75和200像素值作为阈值。对滤波后的操作进行一个边缘检测。
然后我们对边缘检测后的图像进行轮廓检测,并且画出轮廓。文档的边缘是如何清晰定义的,检查的所有四个顶点都存在于图像中。获取文档的这个轮廓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将使用它作为标记,将透视转换应用于考试,从而获得文档的自上而下的鸟瞰图。
cnts = cv2.findContours(edged.copy(), cv2.RETR_EXTERNAL,
cv2.CHAIN_APPROX_SIMPLE)[0]
cv2.drawContours(contours_img,cnts,-1,(0,0,255),3)
cv_show('contours_img',contours_img)
1234
这里要注意就是老版本的CV轮廓检测返回的是三个结果,而新的版本返回的是两个结果。所以我们只需要第一个结果,所以索引就是定位0,老版本就定为1.然后我们定义参数,只检测外轮廓,并且使用四个点检测轮廓的方法。完成之后我们生成的图像就是:
我们检测出来外面轮廓之后,接下来想把整个试卷拿出来,做一个透视变换操作。拿到轮廓的坐标。
docCnt = None
if len(cnts) > 0:
# 根据轮廓大小进行排序
cnts = sorted(cnts, key=cv2.contourArea, reverse=True)
# 遍历每一个轮廓
for c in cnts:
peri = cv2.arcLength(c, True)
approx = cv2.approxPolyDP(c, 0.02 * peri, True)
# 准备做透视变换
if len(approx) == 4:
docCnt = approx
break
123456789101112
??二、透视变换
这里我们把轮廓按照面积做了一个排序,然后遍历排序后的轮廓。cv2.approxPolyDP主要功能是把一个连续光滑曲线折线化。如果轮廓检测出来是四个点组成的,那么我们就把他给拿出来。
warped = four_point_transform(gray, docCnt.reshape(4, 2))
cv_show('warped',warped)
12
其中four_point_transform函数对应的转换操作是:
def four_point_transform(image, pts):
rect = order_points(pts)
(tl, tr, br, bl) = rect
# 计算输入的w和h值
widthA = np.sqrt(((br[0] - bl[0]) ** 2) + ((br[1] - bl[1]) ** 2))
widthB = np.sqrt(((tr[0] - tl[0]) ** 2) + ((tr[1] - tl[1]) ** 2))
maxWidth = max(int(widthA), int(widthB))
heightA = np.sqrt(((tr[0] - br[0]) ** 2) + ((tr[1] - br[1]) ** 2))
heightB = np.sqrt(((tl[0] - bl[0]) ** 2) + ((tl[1] - bl[1]) ** 2))
maxHeight = max(int(heightA), int(heightB))
# 变换后对应坐标位置
dst = np.array([
[0, 0],
[maxWidth - 1, 0],
[maxWidth - 1, maxHeight - 1],
[0, maxHeight - 1]], dtype = "float32")
# 计算变换矩阵
M = cv2.getPerspectiveTransform(rect, dst)
warped = cv2.warpPerspective(image, M, (maxWidth, maxHeight))
# 返回变换后结果
return warpe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首先我们用order_points把四个点的坐标提取出来了。然后我们计算一下透视变换的w和h。选择出来透视变换之后的坐标结果。然后我们基于这两个结果求出一个中间矩阵M,然后使用一个当前矩阵*中间矩阵M就得到了透视变换之后的结果。
其中order_points函数是:
def order_points(pts):
rect = np.zeros((4, 2), dtype = "float32")
# 按顺序找到对应坐标0123分别是 左上,右上,右下,左下
# 计算左上,右下
s = pts.sum(axis = 1)
rect[0] = pts[np.argmin(s)]
rect[2] = pts[np.argmax(s)]
# 计算右上和左下
diff = np.diff(pts, axis = 1)
rect[1] = pts[np.argmin(diff)]
rect[3] = pts[np.argmax(diff)]
return rect
123456789101112
对着四个点进行操作,如果相加那么肯定是左上的点是最小的,右下的点是最大的。那么我们把他提取出来。然后在做差,那么很明显就是右上是最大的,左下是最小的,这样我们就把四个点给提取出来了。然后返回回去。
??三、阈值处理
我们拿到了透视变换的结果之后,对透视结果进行操作,首先我们进行一次阈值处理。这里的阈值处理如下:
thresh = cv2.threshold(warped, 0, 255,
cv2.THRESH_BINARY_INV | cv2.THRESH_OTSU)[1]
cv_show('thresh',thresh)
123
**这里不是选择阈值为0,再次强调!!!!**而是让计算机随机的给我们提供一个阈值合适的数值。然后进行阈值处理。得到的结果是:
然后对结果做一次轮廓检测。
cnts = cv2.findContours(thresh.copy(), cv2.RETR_EXTERNAL,
cv2.CHAIN_APPROX_SIMPLE)[0]
cv2.drawContours(thresh_Contours,cnts,-1,(0,0,255),3)
cv_show('thresh_Contours',thresh_Contours)
1234
还是同上面做轮廓检测的结果一致。得到的结果是这样:
??四、过滤干扰项
然后我们过滤掉一些干扰项。
questionCnts = []
for c in cnts:
(x, y, w, h) = cv2.boundingRect(c)
ar = w / float(h)#ar定义一个长宽比
if w >= 20 and h >= 20 and ar >= 0.9 and ar <= 1.1:
questionCnts.append(c)
questionCnts = sort_contours(questionCnts,
method="top-to-bottom")[0]
correct = 0
# 每排有5个选项
for (q, i) in enumerate(np.arange(0, len(questionCnts), 5)):
cnts = sort_contours(questionCnts[i:i + 5])[0]
bubbled = None
# 遍历每一个结果
for (j, c) in enumerate(cnts):
# 使用mask来判断结果
mask = np.zeros(thresh.shape, dtype="uint8")
cv2.drawContours(mask, [c], -1, 255, -1) #-1表示填充
cv_show('mask',mask)
# 通过计算非零点数量来算是否选择这个答案
mask = cv2.bitwise_and(thresh, thresh, mask=mask)
total = cv2.countNonZero(mask)
# 通过阈值判断
if bubbled is None or total > bubbled[0]:
bubbled = (total, j)
# 对比正确答案
color = (0, 0, 255)
k = ANSWER_KEY[q]
# 判断正确
if k == bubbled[1]:
color = (0, 255, 0)
correct += 1
# 绘图
cv2.drawContours(warped, [cnts[k]], -1, color, 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
首先我们定义一个长宽比,然后我们根据长宽比和wh对实际项目进行一个过滤轮廓操作。首先我们进行一次竖直方向的一个排序。分为一排一排的,然后我们在遍历每一排,对每一排进行一个排序。然后我们使用一个掩码和正确答案做一个与操作,然后通过判断其中非0点的个数来判断是都是正确答案。因为涂卡的地方我们处理之后的结果都是白色像素点较多。选择出来结果之后我们和正确答案进行一次对比。正确答案是我们提前定义好的:通过对比索引,我们就可以得到结果。
ANSWER_KEY = {0: 1, 1: 4, 2: 0, 3: 3, 4: 1}
1
其中sort_contours的函数具体是这样。
def sort_contours(cnts, method="left-to-right"):
reverse = False
i = 0
if method == "right-to-left" or method == "bottom-to-top":
reverse = True
if method == "top-to-bottom" or method == "bottom-to-top":
i = 1
boundingBoxes = [cv2.boundingRect(c) for c in cnts]
(cnts, boundingBoxes) = zip(*sorted(zip(cnts, boundingBoxes),
key=lambda b: b[1][i], reverse=reverse))
return cnts, boundingBoxes
1234567891011
排序的结果也可以展示一下。
通过一次一次遍历来判断。
??五、展示操作
score = (correct / 5.0) * 100
print("[INFO] score: {:.2f}%".format(score))
cv2.putText(warped, "{:.2f}%".format(score), (10, 30),
cv2.FONT_HERSHEY_SIMPLEX, 0.9, (0, 0, 255), 2)
cv2.imshow("Original", image)
cv2.imshow("Exam", warped)
cv2.waitKey(0)
1234567
在原图中画出来可以使用红色标记为错误选项!
这里我们就完成了判卷的过程。
??后续问题
1.如果用户在特定问题的答案中没有冒泡,会发生什么情况?
2.如果用户是恶意的,并在同一行中将多个气泡标记为“正确”,该怎么办?
对于问题一:
如果考试的人选择不在特定行的答案中冒泡,那么我们可以在代码中上放置一个最小阈值,cv2.countNonZero
**如果这个值足够大,那么我们可以将选项标记为“已填充”。相反,如果太小,那么我们可以跳过那个特定的气泡。如果在行的末尾没有具有足够大阈值计数的气泡,我们可以将问题标记为应试者“跳过”。**也就是没有答题。
对于问题二:
**同样,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应用阈值和计数步骤,这次如果有多个气泡的 a 超过某个预定义的值,则进行跟踪。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使问题无效并将问题标记为不正确。**也就是说是单选,而考试的人选择多个选项。
相关推荐
- 离谱!写了5年Vue,还不会自动化测试?
-
前言大家好,我是倔强青铜三。是一名热情的软件工程师,我热衷于分享和传播IT技术,致力于通过我的知识和技能推动技术交流与创新,欢迎关注我,微信公众号:倔强青铜三。Playwright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端到...
- package.json 与 package-lock.json 的关系
-
模块化开发在前端越来越流行,使用node和npm可以很方便的下载管理项目所需的依赖模块。package.json用来描述项目及项目所依赖的模块信息。那package-lock.json和...
- Github 标星35k 的 SpringBoot整合acvtiviti开源分享,看完献上膝盖
-
前言activiti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工作流框架,但是activiti学起来还是费劲,还是有点难度的,如何整合在线编辑器,如何和业务表单绑定,如何和系统权限绑定,这些问题都是要考虑到的,不是说纯粹的把a...
- Vue3 + TypeScript 前端研发模板仓库
-
我们把这个Vue3+TypeScript前端研发模板仓库的初始化脚本一次性补全到可直接运行的状态,包括:完整的目录结构所有配置文件研发规范文档示例功能模块(ExampleFeature)...
- Vue 2迁移Vue 3:从响应式到性能优化
-
小伙伴们注意啦!Vue2已经在2023年底正式停止维护,再不升级就要面临安全漏洞没人管的风险啦!而且Vue3带来的性能提升可不是一点点——渲染速度快40%,内存占用少一半,更新速度直接翻倍!还在...
- VUE学习笔记:声明式渲染详解,对比WEB与VUE
-
声明式渲染是指使用简洁的模板语法,声明式的方式将数据渲染进DOM系统。声明式是相对于编程式而言,声明式是面向对象的,告诉框架做什么,具体操作由框架完成。编程式是面向过程思想,需要手动编写代码完成具...
- 苏州web前端培训班, 苏州哪里有web前端工程师培训
-
前端+HTML5德学习内容:第一阶段:前端页面重构:PC端网站布局、HTML5+CSS3基础项目、WebAPP页面布局;第二阶段:高级程序设计:原生交互功能开发、面向对象开发与ES5/ES6、工具库...
- 跟我一起开发微信小程序——扩展组件的代码提示补全
-
用户自定义代码块步骤:1.HBuilderX中工具栏:工具-代码块设置-vue代码块2.通过“1”步骤打开设置文件...
- JimuReport 积木报表 v1.9.3发布,免费可视化报表
-
项目介绍积木报表JimuReport,是一款免费的数据可视化报表,含报表、大屏和仪表盘,像搭建积木一样完全在线设计!功能涵盖:数据报表、打印设计、图表报表、门户设计、大屏设计等!...
- 软开企服开源的无忧企业文档(V2.1.3)产品说明书
-
目录1....
- 一款面向 AI 的下一代富文本编辑器,已开源
-
简介AiEditor是一个面向AI的下一代富文本编辑器。开箱即用、支持所有前端框架、支持Markdown书写模式什么是AiEditor?AiEditor是一个面向AI的下一代富文本编辑...
- 玩转Markdown(2)——抽象语法树的提取与操纵
-
上一篇玩转Markdown——数据的分离存储与组件的原生渲染发布,转眼已经鸽了大半年了。最近在操纵mdast生成md文件的时候,心血来潮,把玩转Markdown(2)给补上了。...
- DeepseekR1+ollama+dify1.0.0搭建企业/个人知识库(入门避坑版)
-
找了网上的视频和相关文档看了之后,可能由于版本不对或文档格式不对,很容易走弯路,看完这一章,可以让你少踩三天的坑。步骤和注意事项我一一列出来:1,前提条件是在你的电脑上已配置好ollama,dify1...
- 升级JDK17的理由,核心是降低GC时间
-
升级前后对比升级方法...
- 一个vsCode格式化插件_vscode格式化插件缩进量
-
ESlint...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一周热门
-
-
MySQL中这14个小玩意,让人眼前一亮!
-
旗舰机新标杆 OPPO Find X2系列正式发布 售价5499元起
-
【VueTorrent】一款吊炸天的qBittorrent主题,人人都可用
-
面试官:使用int类型做加减操作,是线程安全吗
-
C++编程知识:ToString()字符串转换你用正确了吗?
-
【Spring Boot】WebSocket 的 6 种集成方式
-
PyTorch 深度学习实战(26):多目标强化学习Multi-Objective RL
-
pytorch中的 scatter_()函数使用和详解
-
与 Java 17 相比,Java 21 究竟有多快?
-
基于TensorRT_LLM的大模型推理加速与OpenAI兼容服务优化
-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
- idea eval reset (50)
- vue dispatch (70)
- update canceled (42)
- order by asc (53)
- spring gateway (67)
- 简单代码编程 贪吃蛇 (40)
- transforms.resize (33)
- redisson trylock (35)
- 卸载node (35)
- np.reshape (33)
- torch.arange (34)
- npm 源 (35)
- vue3 deep (35)
- win10 ssh (35)
- vue foreach (34)
- idea设置编码为utf8 (35)
- vue 数组添加元素 (34)
- std find (34)
- tablefield注解用途 (35)
- python str转json (34)
- java websocket客户端 (34)
- tensor.view (34)
- java jackson (34)
- vmware17pro最新密钥 (34)
- mysql单表最大数据量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