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分类 > 正文

Java并发编程(20):fork/join

ztj100 2024-12-07 18:46 11 浏览 0 评论

Fork/Join 是 Java 并发框架中的一部分,主要用于 分治 (divide and conquer) 的任务处理模式,尤其适合 大规模并行计算递归任务。Fork/Join 框架是从 Java 7 开始引入的,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多核处理器的并行计算能力,以提高计算效率。

工作原理

Fork/Join 框架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分别执行,然后将它们的结果汇总。它包含两个主要步骤:

  1. Fork:将任务分解成更小的子任务,直到子任务足够简单,适合直接执行。
  2. Join:当子任务完成时,将它们的结果合并。

关键类

Fork/Join 框架主要由以下两个类组成:

  1. ForkJoinPool:类似于线程池,但专门用于执行分解任务的线程池。它管理并调度 ForkJoinTask。
  2. ForkJoinTask:是一个抽象类,代表一个可以并行执行并合并结果的任务。它有两个重要的子类: RecursiveTask:有返回值的任务。 RecursiveAction:没有返回值的任务。

Fork/Join 框架的特点

  • 工作窃取算法:ForkJoinPool 使用“工作窃取算法”来提高 CPU 使用率。当一个线程完成自己的任务时,它可以窃取其他线程的任务来执行,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效率。
  • 自动分治:框架会递归地分解任务,直到任务变得足够简单,然后并行执行这些小任务。
  • 线程复用:避免了频繁的线程创建和销毁,提升资源利用率。

示例:使用 Fork/Join 计算斐波那契数列

以下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 Fork/Join 框架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RecursiveTask;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ForkJoinPool;

public class FibonacciTask extends RecursiveTask<Integer> {
    private final int n;

    public FibonacciTask(int n) {
        this.n = n;
    }

    @Override
    protected Integer compute() {
        // 基础情形:当 n 小于等于 1 时直接返回结果
        if (n <= 1) {
            return n;
        }

        // 拆分成两个子任务
        FibonacciTask fib1 = new FibonacciTask(n - 1);
        FibonacciTask fib2 = new FibonacciTask(n - 2);

        // 使用 fork 分裂出子任务
        fib1.fork(); // 异步执行 fib1

        // 合并任务:fib2 和 fib1 结果
        return fib2.compute() + fib1.jo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 ForkJoinPool
        ForkJoinPool pool = new ForkJoinPool();

        // 创建 FibonacciTask 任务计算第 10 个斐波那契数
        FibonacciTask task = new FibonacciTask(10);

        // 执行任务并获取结果
        int result = pool.invoke(task);
        System.out.println("Fibonacci(10) = " + result);

        pool.shutdown();
    }
}

代码说明

  • RecursiveTask:FibonacciTask 继承了 RecursiveTask<Integer>,表示这是一个有返回值的任务。
  • compute():重写 compute() 方法,如果 n 足够小直接返回结果,否则分解成子任务 fib1 和 fib2。
  • fork() 和 join():fib1 使用 fork() 异步执行,而 fib2 使用 compute() 直接执行,fib1 的结果使用 join() 方法合并。
  • ForkJoinPool:创建了一个 ForkJoinPool 来管理和执行任务。

使用场景

Fork/Join 框架适用于以下类型的任务:

  1. 大规模数据处理:例如,排序、大规模数据处理等。
  2. 递归算法:适合用递归分治法处理的场景,如归并排序、快速排序、斐波那契数列等。
  3. 并行计算:多核 CPU 下的密集计算任务。

注意事项

  1. 任务分割的粒度:子任务的粒度不宜过细,否则会增加线程间通信和调度的开销。可以根据计算量设置一个阈值。
  2. 性能监控:过度分解任务可能导致性能下降,最好在调试时对计算任务的分解层级和执行时间进行监控。
  3. 递归深度控制:过深的递归可能会导致栈溢出,需确保任务分解不会过于深入。

相关推荐

电脑装系统用GHOST好,还是原装版本好?老司机都是这么装的

Hello大家好,我是兼容机之家的咖啡。安装Windows系统是原版ISO好还是ghost好呢?针对这个的问题,我们先来科普一下什么是ghost系统,和原版ISO镜像两者之间有哪些优缺点。如果是很了解...

苹果 iOS 14.5.1/iPadOS 14.5.1 正式版发布

IT之家5月4日消息今日凌晨,苹果发布了iOS14.5.1与iPadOS14.5.1正式版更新。这一更新距iOS14.5正式版发布过去了一周时间。IT之家了解到,苹果表示,...

iOS 13.1.3 正式版发布 包含错误修复和改进

苹果今天发布了iOS13.1.3和iPadOS13.1.3,这是iOS13发布之后第四个升级补丁。iOS13.1.2两周前发布。iOS13.1.3主要包括针对iPad和...

还不理解 Error 和 Exception 吗,看这篇就够了

在Java中的基本理念是结构不佳的代码不能运行,发现错误的理想时期是在编译期间,因为你不用运行程序,只是凭借着对Java基本理念的理解就能发现问题。但是编译期并不能找出所有的问题,有一些N...

Linux 开发人员发现了导致 MacBook“无法启动”的 macOS 错误

“多个严重”错误影响配备ProMotion显示屏的MacBookPro。...

启动系统时无法正常启动提示\windows\system32\winload.efi

启动系统时无法正常启动提示\windows\system32\winload.efi。该怎么解决?  最近有用户遇到了开机遇到的问题,是Windows未能启动。原因可能是最近更改了硬件或软件。虽然提...

离线部署之两种构建Ragflow镜像的方式,dify同理

在实际项目交付过程中,经常遇到要离线部署的问题,生产服务器无法连接外网,这时就需要先构建好ragflow镜像,然后再拷到U盘或刻盘,下面介绍两种构建ragflow镜像的方式。性能测试(网络情况好的情况...

Go语言 error 类型详解(go语言 异常)

Go语言的error类型是用于处理程序运行中错误情况的核心机制。它通过显式的返回值(而非异常抛出)来管理错误,强调代码的可控性和清晰性。以下是详细说明及示例:一、error类型的基本概念内置接口...

Mac上“闪烁的问号”错误提示如何修复?

现在Mac电脑的用户越来越多,Mac电脑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系统故障。当苹果电脑无法找到系统软件时,Mac会给出一个“闪烁的问号”的标志。很多用户受到过闪烁问号这一常见的错误提示的影响,如何解决这个问...

python散装笔记——177 sys 模块(python sys模块详解)

sys模块提供了访问程序运行时环境的函数和值,例如命令行参数...

30天自制操作系统:第一天(30天自制操作系统电子书)

因为咱们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操作系统的组成,所以直接从系统启动的第二阶段的主引导记录开始。前提是将编译工具放在该文件目录的同级目录下,该工具为日本人川合秀实自制的编译程序,优化过的nasm编译工具。...

五大原因建议您现在不要升级iOS 13或iPadOS

今天苹果放出了iPadOS和iOS13的公测版本,任何对新版功能感兴趣的用户都可以下载安装参与测试。除非你想要率先体验Dark模式,以及使用AppleID来登陆Facebook等服务,那么外媒CN...

Python安装包总报错?这篇解决指南让你告别pip烦恼!

在Python开发中,...

苹果提供了在M1 Mac上修复macOS重装错误的方案

#AppleM1芯片#在苹果新的M1Mac推出后不久,我们看到有报道称,在这些机器上恢复和重新安装macOS,可能会导致安装错误,使你的Mac无法使用。具体来说,错误信息如下:"An...

黑苹果卡代码篇三:常见卡代码问题,满满的干货

前言...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