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分类 > 正文

一份写给数据工程师的 Polars 迁移指南

ztj100 2025-02-10 15:16 7 浏览 0 评论

在大数据处理领域,性能和效率始终是核心问题。polars作为新一代数据处理框架,通过利用Rust语言的底层实现和现代化的并行计算架构,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展现出显著的性能优势。根据性能测试文章的数据显示,在CSV文件读取操作中,polars的处理速度可达pandas的20倍。这种性能提升主要得益于其优化的内存管理机制和并行计算能力。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如何从pandas迁移到polars,重点关注两个框架之间的语法对应关系和最佳实践。

适用场景:

  • 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效率瓶颈
  • 需要提升数据处理性能的工程团队
  • 想要学习现代数据处理框架的工程师
  • 正在考虑技术栈升级的技术负责人

?? 核心特性:

  • 20倍的性能提升潜力
  • 更低的内存占用
  • 完善的并行计算支持
  • 类 SQL 的声明式语法
  • 智能的查询优化器

1、环境配置与基础设置

首先需要通过pip包管理器安装必要的库:

 # Pandas安装
 pip install pandas
 
 # Polars安装
 pip install polars

在Python环境中导入这些库:

 # Pandas导入语句
 import pandas as pd
 
 # Polars导入语句
 import polars as pl

推荐使用这些标准的别名(pd和pl),因为它们在数据科学社区中被广泛采用,有助于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

2、DataFrame的创建与基础操作

DataFrame是数据处理中的核心数据结构,代表二维表格数据:

 # Pandas中创建DataFrame
 df = pd.DataFrame({'a': [1, 2, 3], 'b': [4, 5, 6]})
 
 # Polars中创建DataFrame
 df = pl.DataFrame({'a': [1, 2, 3], 'b': [4, 5, 6]})

这里的DataFrame创建展示了两个框架的基本语法相似性。两者都支持通过字典构造数据,其中键作为列名,值作为列数据。

3、数据导入操作

数据导入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两个框架都提供了高效的数据读取接口:

 # Pandas读取CSV
 df = pd.read_csv('data.csv')
 
 # Polars读取CSV
 df = pl.read_csv('data.csv')

Polars的CSV读取实现了多线程并行处理,对于大型文件的读取性能显著优于Pandas。此外Polars还会自动推断最优的数据类型,减少内存使用。

4、数据检查与探索

数据探索是理解数据集特征的关键步骤:

 # Pandas数据探索方法
 df.head()  # 查看前几行数据
 df.info()  # 显示数据基本信息
 df.describe()  # 生成描述性统计
 
 # Polars数据探索方法
 df.head()  # 查看前几行数据
 df.schema  # 显示数据结构信息
 df.describe()  # 生成描述性统计

Polars的schema属性提供了更高效的数据类型查看机制,直接显示每列的数据类型,而不需要像Pandas的info()那样进行完整的内存统计。

5、列选择操作

列选择是数据处理中的基础操作,两个框架采用了不同的语法范式:

 # Pandas列选择
 df['a']  # 选择单列
 df[['a', 'b']]  # 选择多列
 
 # Polars列选择
 df.select('a')  # 选择单列
 df.select(['a', 'b'])  # 选择多列

Polars的select方法提供了更一致的API接口,可以与其他操作方法轻松链式调用。这种设计有助于构建更清晰的数据处理流程。

6、数据过滤技术

数据过滤是数据分析中的核心操作,用于根据特定条件选择数据子集:

 # Pandas过滤操作
 df[df['a'] > 2]
 
 # Polars过滤操作
 df.filter(pl.col('a') > 2)

Polars的过滤语法更加明确,使用pl.col()显式引用列,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还允许在复杂条件下更灵活的列操作。此外Polars的过滤操作在后台使用了向量化计算,提供更高的执行效率。

7、列操作与数据转换

最基本的列操作是添加新的计算列:

 # Pandas添加列
 df['c'] = df['a'] + df['b']
 
 # Polars添加列
 df = df.with_columns((pl.col('a') + pl.col('b')).alias('c'))

Polars的with_columns方法提供了一个声明式API,使操作更加清晰且可组合。

复杂的条件转换在数据处理中很常见:

 # Pandas条件转换
 df['b'] = df['a'].apply(lambda x: 1 if x == 'high' else 0 if x == 'equal' else -1)
 
 # Polars条件转换
 df = df.with_columns(
     pl.when(pl.col('a') == 'high')
       .then(1)
       .when(pl.col('a') == 'equal')
       .then(0)
       .otherwise(-1)
       .alias('b')
 )

Polars的条件语法更接近SQL风格,提供了更清晰的逻辑流程,并且实现了更好的性能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基于某些列的条件来选择其他列的值:

 # Pandas列间条件选择
 df['d'] = df[['a','b','c']].apply(lambda x: x['a'] if x['c'] > 0.5 else x['b'])
 
 # Polars列间条件选择
 df = df.with_columns(
     pl.when(pl.col('c') > 0.5)
       .then('a')    # 选择列a
       .otherwise('b')  # 选择列b
       .alias('d')
 )

8、列重命名操作

列重命名是数据预处理中的常见需求:

 # Pandas重命名
 df.rename(columns={'a': 'alpha'})
 
 # Polars重命名
 df.rename({'a': 'alpha'})

两个框架的重命名语法相似,但Polars的实现在处理大数据集时更加高效。

9、分组聚合操作

分组操作允许我们对数据进行细粒度的分析:

 # Pandas分组求和
 df.groupby('a')['b'].sum()
 
 # Polars分组求和
 df.group_by('a').agg(pl.col('b').sum())

在实际应用中,常需要同时计算多个统计指标:

 # Pandas多指标聚合
 df.groupby('a').agg({'b': ['sum', 'mean'], 'c': 'max'})
 
 # Polars多指标聚合
 df.group_by('a').agg([
     pl.col('b').sum().alias('b_sum'),
     pl.col('b').mean().alias('b_mean'),
     pl.col('c').max().alias('c_max')
 ])

Polars的分组聚合语法更加显式,虽然代码量稍多,但提供了更好的类型安全性和性能优化空间。每个聚合操作都可以被单独优化,并且支持并行计算。

分组排名计算

在数据分析中,计算组内排名是一个常见需求:

 # Pandas分组排名
 df['rank'] = df.groupby('a')['b'].rank(method='dense')
 
 # Polars分组排名
 df = df.with_columns(
     pl.col('b').rank('dense').over('a').alias('rank')
 )

Polars的语法采用了SQL风格的over子句,这种设计更接近标准的数据处理范式,并且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更有效率。

分组转换操作

对分组数据进行转换是数据处理中的高级操作:

 # Pandas分组转换
 df['sum_squared'] = df.groupby('a')['b'].transform(lambda x: x.sum() * 2)
 
 # Polars分组转换
 df = df.with_columns(
     (pl.col('b').sum().over('a') * 2).alias('sum_squared')
 )

Polars的实现避免了使用lambda函数,提供了更直接的列操作方式,这不仅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还实现了更好的性能优化。

10、时间窗口计算

滑动窗口计算在时间序列分析中极为重要:

 # Pandas滑动平均
 df['rolling_avg'] = df['b'].rolling(window=3).mean()
 
 # Polars滑动平均
 df = df.with_columns(
     pl.col('b').rolling_mean(window_size=3).alias('rolling_avg')
 )

Polars的窗口操作实现了更高效的内存管理,特别适合处理大规模时间序列数据。

11、累计统计计算

累计统计在数据分析中用于追踪数据的演变趋势:

 # Pandas累计统计
 df['cum_sum'] = df['b'].cumsum()
 df['cum_prod'] = df['b'].cumprod()
 df['cum_mean'] = df['b'].expanding().mean()
 
 # Polars累计统计
 df.with_columns([
     pl.col('b').cum_sum().alias('cum_sum'),
     pl.col('b').cum_prod().alias('cum_prod'),
     pl.col('b').cumulative_eval(pl.element().mean()).alias('cum_mean')
 ])

Polars提供了更统一的累计计算接口,并且支持更复杂的自定义累计操作。

12、条件聚合操作

条件聚合允许我们基于特定条件计算统计量:

 # Pandas条件聚合
 df['sum_if'] = df[df['a'] > 2]['b'].sum()
 
 # Polars条件聚合
 sum_if = df.filter(pl.col('a') > 2).select(pl.col('b').sum()).item()

Polars的实现更加直观,并且通过优化的查询计划提供更好的性能。

13、 排序操作

数据排序是数据分析中的基础操作:

 # Pandas排序
 df.sort_values(by='a')
 
 # Polars排序
 df.sort('a')

Polars提供了更简洁的排序语法,同时在底层实现了更高效的排序算法。

14、空值处理

处理缺失数据是数据清洗的重要环节:

 # Pandas空值处理
 df.fillna(0)  # 填充空值
 df.dropna()   # 删除包含空值的行
 
 # Polars空值处理
 df.fill_null(0)  # 填充空值
 df.drop_nulls()  # 删除包含空值的行

Polars对空值的处理采用了更现代的命名方式,并且在实现上考虑了内存效率和计算性能。

15、DataFrame连接操作

数据集的连接操作是数据整合的核心技术:

 # Pandas数据连接
 df_merged = pd.merge(df1, df2, on='key', how='inner')
 
 # Polars数据连接
 df_merged = df1.join(df2, on='key', how='inner')

Polars的连接操作采用了更接近SQL的语法,并且在实现上使用了哈希连接和排序合并连接等优化技术,显著提升了大数据集的连接性能。支持的连接类型包括:

  • inner:内连接,仅保留匹配的记录
  • left:左连接,保留左表所有记录
  • outer:外连接,保留所有记录
  • cross:交叉连接,生成笛卡尔积

16、数据集合并

数据集合并用于处理来自不同源的数据:

 # Pandas数据合并
 df_concat_vert = pd.concat([df1, df2], axis=0)  # 垂直合并
 df_concat_horiz = pd.concat([df1, df2], axis=1)  # 水平合并
 
 # Polars数据合并
 df_concat_vert = pl.concat([df1, df2])  # 垂直合并
 df_concat_horiz = pl.concat([df1, df2], how='horizontal')  # 水平合并

Polars的合并操作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表现出更好的内存效率,并且提供了更直观的参数设置。垂直合并特别适用于处理分片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的合并。

17、数据透视表操作

数据透视表是数据分析中的重要工具,用于多维度数据汇总:

 # Pandas数据透视表
 df.pivot_table(index='a', columns='b', values='c', aggfunc='sum')
 
 # Polars数据透视表
 df.pivot(values='c', index='a', columns='b', aggregate_fn='sum')

更复杂的场景下,可能需要同时计算多个聚合指标:

 # Pandas多重聚合透视表
 df.pivot_table(index='a', columns='b', values='c', aggfunc=['sum', 'mean'])
 
 # Polars多重聚合透视表
 df.group_by(['a', 'b']).agg([
     pl.col('c').sum().alias('c_sum'),
     pl.col('c').mean().alias('c_mean')
 ]).pivot(values=['c_sum', 'c_mean'], index='a', columns='b')

Polars的实现虽然写法较长,但提供了更灵活的聚合函数定义能力,并且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性能更优。

18、列表类型数据展开

处理嵌套数据结构是数据预处理中的常见需求:

 # Pandas列表展开
 df = pd.DataFrame({'a': [1, 2], 'b': [[1, 2], [3, 4]]})
 df = df.explode('b')
 
 # Polars列表展开
 df = pl.DataFrame({'a': [1, 2], 'b': [[1, 2], [3, 4]]})
 df = df.explode('b')

两个框架在这方面的语法非常相似,但Polars的实现在内存使用上更加高效,特别是在处理大型嵌套数据结构时。

19、数据导出

数据处理完成后的导出操作:

 # Pandas导出CSV
 df.to_csv('output.csv', index=False)
 
 # Polars导出CSV
 df.write_csv('output.csv')

Polars提供了多线程写入能力,可以显著提升大数据集的导出速度。

20、惰性求值

Polars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支持惰性求值:

  • 使用lazy()方法将DataFrame转换为LazyFrame
  • 可以构建复杂的查询计划而不立即执行
  • 通过collect()触发实际计算
  • 能够自动优化查询计划,提升性能

示例:

 # 惰性操作链
 result = (df.lazy()
           .filter(pl.col('value') > 0)
           .group_by('category')
           .agg(pl.col('value').sum())
           .collect())

总结

Polars作为现代化的数据处理框架,通过先进的工程实践和算法优化,为数据科学工作者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处理工具。在从Pandas迁移时,理解这些核心概念和最佳实践将有助于充分发挥Polars的性能优势。

相关推荐

再见Swagger UI 国人开源了一款超好用的 API 文档生成框架,真香

背景最近,栈长发现某些国内的开源项目都使用到了Knife4j技术,看名字就觉得很锋利啊!...

Spring Boot自动装配黑魔法:手把手教你打造高逼格自定义Starter

如果你是SpringBoot深度用户,是否经历过这样的痛苦:每个新项目都要重复配置Redis连接池,反复粘贴Swagger配置参数,在微服务架构中为统一日志格式疲于奔命?本文将为你揭开Spring...

Spring Boot(十五):集成Knife4j(spring boot 集成)

Knife4j的简介Knife4j是一个集Swagger2和OpenAPI3为一体的增强解决方案,它的前身是上一篇文章中介绍的swagger-bootstrap-ui。swagger-bootstra...

swagger-bootstrap-ui:swagger改进版本,界面更美观易于阅读

swagger作为一款在线文档生成工具,用于自动生成接口API,避免接口文档和代码不同步,但原生的界面不是很友好,下面介绍一款改进版本swagger-bootstrap-ui,界面左右侧布局,可以打开...

界面美观功能强大,终于可以告别单调的swagger ui了——knife4j

介绍knife4j是为JavaMVC框架集成Swagger生成Api文档的增强解决方案(在非Java项目中也提供了前端UI的增强解决方案),前身是swagger-bootstrap-ui,取名kni...

从 0 到 1 实战 Spring Boot 3:手把手教你构建高效 RESTful 接口

从0到1实战SpringBoot3:手把手教你构建高效RESTful接口在微服务架构盛行的今天,构建高效稳定的RESTful接口是后端开发者的核心技能。SpringBoot凭...

SpringBoot动态权限校验终极指南:3种高赞方案让老板主动加薪!

“上周用这套方案重构权限系统,CTO当着全组的面摔了祖传代码!”一位脉脉匿名网友的血泪经验:还在用硬编码写Shiro过滤器?RBAC模型搞出200张表?是时候用SpringSecurity+动态路...

一个基于 Spring Boot 的在线考试系统

今天推荐一款超级美观的在线考试系统,感兴趣可以先去预览地址看看该项目。在线Demo预览,http://129.211.88.191,账户分别是admin、teacher、student,密码是ad...

SpringBoot API开发的十大专业实践指南

在SpringBoot应用开发领域,构建高效、可靠的API需遵循系统化的开发规范。本文结合实战编码示例,详细解析10项关键开发实践,助您打造具备工业级标准的后端接口。一、RESTful...

震碎认知!将原理融会贯通到顶点的SpringBoot实战项目

SpringBoot是什么?我们知道,从2002年开始,Spring一直在飞速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在JavaEE(JavaEnterpriseEdition)开发中真正意义上的标准,但...

Spring Boot 整合 Knife4j 实现接口文档编写?

Knife4j增强版的SwaggerUI实现,在Knife4j中提供了很多功能并且用户体验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升。Knife4j主要基于Swagger2.0构建的,主要的用途就是在SpringBo...

前端同事老是说swagger不好用,我用了knife4j后,同事爽得不行

日常开发当中,少不了前端联调,随着协同开发的发展,前端对接口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了。所以我使用了knife4j,同事用完觉得太舒服了。knife4j简介:Knife4j...

一个基于spring boot的Java开源商城系统

前言一个基于springboot的JAVA开源商城系统,是前后端分离、为生产环境多实例完全准备、数据库为b2b2c商城系统设计、拥有完整下单流程和精美设计的java开源商城系统https://www...

再见 Swagger!国人开源了一款超好用的 API 文档生成框架真香

Knife4j是为JavaMVC框架集成Swagger生成Api文档的增强解决方案,前身是swagger-bootstrap-ui,取名kni4j是希望她能像一把匕首一样小巧,轻量,并且功能强悍!...

Spring Boot整合MybatisPlus和Druid

在Java中,我比较ORM熟悉的只有...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