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分类 > 正文

C# Winform多语言切换

ztj100 2024-12-10 22:19 13 浏览 0 评论

前一段时间有粉丝私信能不能写一篇关于语言切换的文章,emmmm,我同意了,因为我在前几年的时候做过一个这样的项目,所以也就可以稍微整理下写出来。

实现这个需求,主要用到了Winform的本地化功能;用资源文件的方式来实现,真的是感觉简单方便。若是简单的页面,在词库备好的情况下,只需寥寥几笔即可完成。

下面介绍下详细步骤:

实现功能:

Winform中英文语言切换

开发环境:

开发工具: Visual Studio 2013

.NET Framework版本:4.5

实现步骤:

  1. 在项目下新建一个Resource文件夹,然后创建两个资源文件,分别命名为:Resource_en.resx和Resource_zh.resx
  2. 将窗体下面的控件以及Text(或者其他显示属性)分别对应到词库写入到资源文件中,如下图:



3.写一个本地化应用的公共类 LangUtil,内容如下:

  public class LangUtil
    {
        static ComponentResourceManager res;
        public static void ApplyResource(Control control)
        {
            switch (Thread.CurrentThread.CurrentCulture.Name)
            {
                case "en-US":
                     res = new ComponentResourceManager(typeof(Resource.Resource_en));
                    break;
                case "zh-CN":
                    res = new ComponentResourceManager(typeof(Resource.Resource_zh));
                    break;
                default:
                    res = new ComponentResourceManager(typeof(Resource.Resource_zh));
                    break;
            }

            res.ApplyResources(control, control.Name, Thread.CurrentThread.CurrentCulture);
            applyControl(control.GetType().Name, control);
        }
		//递归应用到控件
        private static void applyControl(string topName, Control control)
        {
            foreach (Control ctl in control.Controls)
            {
                res.ApplyResources(ctl, topName + "." + ctl.Name, Thread.CurrentThread.CurrentCulture);
                if (ctl.HasChildren)
                {
                    applyControl(topName, ctl);
                }
            }
        }
    }

4.点击切换对应语言的时候,赋值到对应的数据

  private void 英文ToolStripMenuItem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Thread.CurrentThread.CurrentCulture = new CultureInfo("en-us");
       //直接应用到对应的form
     LangUtil.ApplyResource(this);
 }

 private void 中文ToolStripMenuItem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Thread.CurrentThread.CurrentCulture = new CultureInfo("zh-cn");
      //直接应用到对应的form
      LangUtil.ApplyResource(this);
 }

5.完成

当然,以上是比较简单的实现,应用到项目中的话,就需要考虑到各种控件的不同属性的赋值问题了,所以需要对应的写代码来实现,但是都可以基于这一个原理去做。

若是动态数据的话,可以直接配置两套词库对应到数据库,根据选择加载不同的词库。

另外,为了方便一些喜欢直接看源码的朋友,我写了个小Demo放到网盘上了,可直接私:Winform多语言切换 获取,实现效果如下:

由简入繁,拿来即用

后续精彩,持续关注

相关推荐

SpringBoot如何实现优雅的参数校验
SpringBoot如何实现优雅的参数校验

平常业务中肯定少不了校验,如果我们把大量的校验代码夹杂到业务中,肯定是不优雅的,对于一些简单的校验,我们可以使用java为我们提供的api进行处理,同时对于一些...

2025-05-11 19:46 ztj100

Java中的空指针怎么处理?

#暑期创作大赛#Java程序员工作中遇到最多的错误就是空指针异常,无论你多么细心,一不留神就从代码的某个地方冒出NullPointerException,令人头疼。...

一坨一坨 if/else 参数校验,被 SpringBoot 参数校验组件整干净了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ZVOiT-_C3f-g7aj3760Q-g...

用了这两款插件,同事再也不说我代码写的烂了

同事:你的代码写的不行啊,不够规范啊。我:我写的代码怎么可能不规范,不要胡说。于是同事打开我的IDEA,安装了一个插件,然后执行了一下,规范不规范,看报告吧。这可怎么是好,这玩意竟然给我挑出来这么...

SpringBoot中6种拦截器使用场景

SpringBoot中6种拦截器使用场景,下面是思维导图详细总结一、拦截器基础...

用注解进行参数校验,spring validation介绍、使用、实现原理分析

springvalidation是什么在平时的需求开发中,经常会有参数校验的需求,比如一个接收用户注册请求的接口,要校验用户传入的用户名不能为空、用户名长度不超过20个字符、传入的手机号是合法的手机...

快速上手:SpringBoot自定义请求参数校验

作者:UncleChen来源:http://unclechen.github.io/最近在工作中遇到写一些API,这些API的请求参数非常多,嵌套也非常复杂,如果参数的校验代码全部都手动去实现,写起来...

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组件

1、服务发现-Nacos服务发现、配置管理、服务治理及管理,同类产品还有ZooKeeper、Eureka、Consulhttps://nacos.io/zh-cn/docs/what-is-nacos...

优雅的参数校验,告别冗余if-else

一、参数校验简介...

Spring Boot断言深度指南:用断言机制为代码构筑健壮防线

在SpringBoot开发中,断言(Assert)如同代码的"体检医生",能在上线前精准捕捉业务逻辑漏洞。本文将结合企业级实践,解析如何通过断言机制实现代码自检、异常预警与性能优化三...

如何在项目中优雅的校验参数

本文看点前言验证数据是贯穿所有应用程序层(从表示层到持久层)的常见任务。通常在每一层实现相同的验证逻辑,这既费时又容易出错。为了避免重复这些验证,开发人员经常将验证逻辑直接捆绑到域模型中,将域类与验证...

SpingBoot项目使用@Validated和@Valid参数校验

一、什么是参数校验?我们在后端开发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入参校验。简单来说就是对一个方法入参的参数进行校验,看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比如入参要求是一个金额,你前端没做限制,用户随便过来一个负数,或者...

28个验证注解,通过业务案例让你精通Java数据校验(收藏篇)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数据验证是确保应用程序健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JavaBeanValidation(JSR380)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规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注解工具集,这些注解能够帮...

Springboot @NotBlank参数校验失效汇总

有时候明明一个微服务里的@Validated和@NotBlank用的好好的,但就是另一个里不能用,这时候问题是最不好排查的,下面列举了各种失效情况的汇总,供各位参考:1、版本问题springbo...

这可能是最全面的Spring面试八股文了

Spring是什么?Spring是一个轻量级的控制反转(IoC)和面向切面(AOP)的容器框架。...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